眾所周知,臨床一線流傳著一句:醫生的嘴,護士的腿。護士是醫囑的執行者,起著醫生與患者溝通的橋梁作用。如果醫護溝通、醫患溝通、護患溝通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了紕漏,都會影響整個醫療過程的順利進行。輕則引起笑話,重則耽誤病情!
由于我們是泌尿外科,通常有很多年齡大的患者。醫生一般開泌尿系B超都會應患者的要求,連帶著肝膽脾胰一起檢查看看。
大家都知道做泌尿系B超需要喝水憋尿使得膀胱充盈,為超聲反射提供良好的界面,成為天然的屏障。但是肝膽脾胰又要空腹,檢查的前一天晚上十點以后需要禁食,如果用餐后膽囊收縮就檢查不出膽囊的毛病,也最好不要喝水,因為喝水導致氣體進入胃內影響觀察胰腺。如此一來就需要護士為患者解釋清楚,耐心指導,但每次都會因為細節問題,不是被醫生責備就是被患者埋怨!
這不,前幾天收了一個張大爺,大清早的手捧著茶杯邊喝水邊踱步到護士站問我們:「護士小姐,什么時候做B超???」大家看他大口喝水趕緊制止他:「大爺,昨天不是交代過讓您晚上十點以后禁食的嗎?喝水也是不允許的?!箾]想到大爺反倒怒了:「你們讓我禁食,我聽了沒吃早飯現在肚子餓的咕咕叫就算了,又要讓我憋尿我不喝水哪里來的尿?」我們竟只能無語凝噎,我們自己認為明明交代的清清楚楚,沒想到大爺誤認為禁食就是不讓吃東西而不是也不讓喝水……因為這,我們又被管床醫生責備耽誤了患者的治療……
還有一次,科室收了一個泌尿系感染的阿姨,打了幾天消炎針以后,管床醫生開了尿培養,以便判斷患者能否出院。大家都知道尿培養一定要清洗干凈外陰,留取新鮮無菌的中段尿。我們也是如此交待給阿姨,沒想到第二天早上阿姨來到病房我們問她有沒有留尿檢查,她回答我們:「哎呀,我剛解掉了。你們昨天不是說了讓我留中午的尿嗎?」好氣又好笑的回答,讓我們頓時語塞……就這樣不明不白,我們又被醫生「吼了」一頓。
靜下心來想想,為什么護士在傳達醫囑時明明覺得自己說的很清楚了為什么總會避免不了被醫生責備,被患者埋怨?哪里出了問題呢?
術業有專攻,我們是護士,很多東西我們自認為簡單,向患者傳達時往往缺乏換位思考,說一遍我們就不會再說了。
另外,我們角色扮演感強烈,總是站在指導者的角色,潛意識是:護士說,患者聽著,就完了。從來不會用提問的方式,讓患者說說他們自己的看法,看有沒有真正明白我們交待的東西。
如果不想再被醫生責備,不想被患者埋怨。我們要做一個面面俱到的「婆婆媽媽」,萬萬不可忘了交待口頭醫囑后讓患者復述知道他們能真正理解并記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