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拿到了體檢報告,報告顯示,身體的某個部位出現小息肉,如腸息肉、聲帶息肉、宮頸息肉、膽囊息肉等。此時,你是不是很緊張:息肉對身體有什么影響?是不是一定要切除? 專家稱,有些息肉不易發生癌變,它們會與身體和平共處,患者不必緊張,定期復查就可以;但是也有一些息肉是“危險分子”,最好手術切除,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可能發生惡變。 A 息肉多數長得慢,藏得深 記者了解到,上到鼻腔、聲帶,下至直腸、宮頸,都可能長息肉。息肉是良性腫瘤的一種,但其中一部分有惡變傾向。一般而言,息肉生長緩慢、也很隱蔽,比如胃息肉可能長到很大時,患者依然沒有感覺。 不過,也有比較容易暴露的息肉,比如聲帶息肉或鼻息肉。聲帶息肉小如芝麻或綠豆大小的時候就能引起聲音嘶啞,從而被發現。 B 膽囊息肉:符合指征要手術 隨著人們飲食結構和習慣的多樣化,膽囊息肉的發病率逐漸增高。但是,膽囊息肉多數無明顯癥狀,常在體檢時發現。一小部分膽囊息肉患者會有上腹部飽脹不適、泛酸噯氣、食欲減退等“消化不良”的表現,所以常常被當成是“胃病”。 據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肝膽外科副主任醫師楊路介紹,體檢中經常發現膽囊息肉,若沒有癥狀,息肉小于1厘米,可以觀察半年至1年。經常出現上腹部飽脹不適、腹痛等明顯癥狀的膽囊息肉,或者息肉增大超過了0.8厘米~1厘米,或長得太快,醫生通常會建議病人早做手術。 C 腸息肉:建議及早切除 腸息肉就是腸道黏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變,并不是所有的腸息肉都會發生癌變。寧夏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于曉兵解釋說,“一般而言,腸息肉分為非腫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兩類。非腫瘤性息肉如炎癥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與腸癌的發病關系不大。但有一部分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可能會發展成腺瘤,而腺瘤性息肉癌變率高,相當于定時炸彈’,原則上是建議切除的。通常,息肉越大癌變率也越高?!?/p> 于主任提醒,腸息肉一般沒有臨床癥狀,只有一部分人會出現便血、黏液便、腹痛、大便次數增多、便秘等異常。因此,一旦出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做腸鏡檢查。如果發現腸息肉,可通過內鏡切除,再送病理檢查,明確治療。 D 宮頸息肉:若不大先用藥觀察 宮頸息肉是慢性宮頸炎長期刺激的結果,大多為良性,無明顯癥狀,少部分患者會有與月經類似的出血癥狀。 “因宮頸息肉會產生有炎性刺激的分泌物,所以會破壞陰道生理環境,降低精子活力,息肉也會形成黏液栓,阻礙部分精液進入子宮,影響受孕?!睂幭娜嗣襻t院婦科副主任醫師李熳稱。 因此,女性應定期做婦科檢查,若發現息肉較小時,可先用藥物消炎。如果超過黃豆粒大小,可微創手術切除。術后應進行病理檢查,確診息肉性質。若病理檢查有惡變,要進一步治療。 E 聲帶息肉:視病情而定 聲帶息肉是較為常見的疾病,其發病原因可能與長期發聲不當、慢性炎癥等有關。聲帶息肉小如芝麻或綠豆大小時,就能引起聲音嘶啞。病情較輕的人可能只有輕微的聲音改變,而病情較重的患者表現為嘶啞明顯,甚至發聲困難。如果聲帶息肉太大,可能造成喉腔阻塞,引起呼吸困難。 聲帶息肉也可能癌變,因此有聲帶息肉的患者最好盡早治療,必要時可選擇手術切除。 TIPS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對于很多息肉,已能夠在內鏡下用圈套器割除,或以電灼、激光來治療,病人痛苦小。但對于那些范圍較廣,體積較大的息肉,在內窺鏡下切除有困難,仍需手術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