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作為一個在夜班崗位工作多年的“夜貓子”,經常在朋友圈看到有人抱怨“睡不著”,后半夜還在刷微信,吃安神補腦液、褪黑素也無法改善睡眠,情況最糟的要吃安眠藥才能勉強睡幾個小時。一直以為“睡不著”主要是中老年人,最近看了某電商平臺數據才知道,20-29歲之間的90后才是主力人群,背后隱藏著各類助眠類用品、保健品的巨大商機,號稱有萬億元的市場。
夜深了,有些人還不想睡 “最近常常失眠,前段時間吃了一個月的安眠藥,晚上還能睡四五個小時,現在藥一停又成宿睡不著了?!睂幭你y川市民陳先生一直被失眠困擾,買了很多中成藥、保健品也無法改善睡眠,還試過把自己灌醉助眠……本想到藥店購買醫生開過的處方藥,沒想到在藥店買不到。藥店銷售人員聽說他吃一種藥效很強的處方安眠藥也無法睡個好覺,還說“那就沒辦法了”,這個說法也讓陳先生更加焦慮。 根據《2019中國睡眠指數報告》,21.5%的國人經常失眠。在90后人群中,有54.3%的人會在入睡前玩手機或ipad等電子設備,入睡前平均玩手機時間為50分鐘。這部分人群31%有晚睡習慣,60%以上覺得自己睡眠不足。 寧夏睡眠醫學中心主任醫師李賡告訴記者,已有多項臨床研究證明,長期失眠會導致認知功能衰退、抑郁焦慮等心理疾病,以及免疫系統衰退、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風險增加等。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屏幕發出的藍光會刺激視神經,導致原本可讓大腦產生困意的褪黑素大量減少,睡覺時輾轉反側也就在所難免。因此,睡覺需要在黑暗的環境下,這有助于釋放褪黑素,促進睡眠。 睡眠困難戶熱衷購買助眠產品 銀川市民鄭女士為了提高睡眠質量,購買了遮光窗簾、眼罩、香薰精油,吃過酸棗仁膏、褪黑素、安神補腦液等保健品,在床品寢具等方面也很舍得花錢,但都不能有效改善睡眠。同樣被失眠困擾的司機李先生告訴記者,同事向他推薦一款口服液,說可以改善睡眠。記者來到李先生說的這家保健品店,老板表示那款口服液可以改善睡眠,但畢竟是保健品,對老年人神經衰弱之類的問題引起的失眠無濟于事。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我國整體睡眠市場容量已經超過1萬億元。相關產品不僅包括床具、睡眠紡織品、睡眠醫療服務和保健品,也包括提供各式助眠音樂以及監測、改善睡眠狀況的手機應用軟件等。 記者看到,在天貓商城,一款薰衣草枕邊睡眠噴霧,主打廣告就是“拯救失眠族”,月銷量達到3.4萬筆;某品牌褪黑素片,月銷量也達到2.8萬筆;睡覺防噪音降噪防打呼嚕的耳塞月銷量達到1.6萬筆。在京東商城,澳洲進口的睡眠片評價超過9.3萬條;某品牌褪黑素維生素B6軟膠囊,評價超過74萬條;防噪音睡眠耳塞評價超過56萬條……銀川市民李女士說,對于不失眠的人來說,對這些商品可能沒什么感覺,但對于經常睡不著覺的人來說,為了改善睡眠,還是愿意花錢購買這些助眠產品的。銀川也有商家看好寢具市場,推廣自己的專利產品,目前還在市場摸索階段。 情緒因素在失眠原因中占65% “去年(寧夏睡眠醫學中心)門診量6000多人,今年截至目前已經突破萬人,65%以上與情緒有關?!崩钯s說,失眠的原因有很多種,醫生的專業評估很關鍵。有的保健品雖然能暫時改善睡眠狀況,但并不能從根本上治好失眠,還可能貽誤病情,需要通過醫生的專業評估對癥下藥。 ■鏈接: 有需求就有市場,《人民日報》評論認為,“睡眠經濟”在我國總體上還處于起步探索階段。一方面,市場上很多產品,雖然可以提供一份睡眠質量報告,但數據背后卻沒有提供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產品五花八門,質量卻良莠不齊,大量粗制濫造甚至虛假宣傳的產品充斥市場,令消費者真假難辨。此外,利用高科技研發出的助眠產品價格昂貴,也讓一般消費者望而卻步。需求的旺盛和有效供給的不足,可以說是睡眠市場不容忽視的現狀,推動相關產業更好解決現實痛點,需要更高品質、更好體驗的產品供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