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6日從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中國已初步建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體系,目前年捐獻與移植數量已位居亞洲第1位、世界第2位。移植物/受者生存率等指標已居國際領先水平;多個單中心移植數量位居世界前列。 中國器官移植工作始于上世紀60年代。目前國際能開展的大器官移植手術在中國均能開展,肝臟、心臟、肺臟移植多個單中心移植數量位居世界前列,心肺、胰腎等器官聯合移植技術達到國際水平,部分肝臟移植技術如:自體肝移植技術,無缺血肝移植技術,兒童肝臟移植、腎臟移植技術國際領先?;颊呱媛实荣|量指標已與國際水平持平,部分指標明顯優于國際水平。2019年上半年,全國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2757例,較2018年同期增長9.5%,捐獻器官數量7186個,較2018年同期增長3.6%。 據了解,受限于中國廣袤的國土面積及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同時為降低患者器官移植總花費,中國大多采用由醫務人員攜帶,通過民航班機、高速鐵路及公路運輸的形式轉運捐獻器官。轉運過程中面臨較多不確定因素,轉運時間較長,對器官質量造成不利影響,因轉運導致的問題時有發生。 為縮短人體捐獻器官轉運時間,減少因轉運環節對器官移植質量安全影響,保障患者生命健康,2016年5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公安部、交通運輸部、中國民用航空局、國鐵集團、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印發了《關于建立人體捐獻器官轉運綠色通道的通知》,建立了以民航、高鐵為核心的低成本、高效率的人體捐獻器官轉運綠色通道工作機制。據統計,綠色通道建立3年以來,器官轉運時間平均縮短1~1.5小時,全國器官共享率提升近8%,器官利用率提升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