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是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受疫情影響,眾多寶寶的疫苗沒有及時接種。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現在各地全面有序恢復正常預防接種秩序。
寧夏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周莉薇表示,隨著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各行各業正在全面復工、復產、復學,我區已于2020年3月1日要求各地陸續恢復預防接種工作,截至3月22日全區所有預防接種單位已全部恢復接種服務。日前,自治區衛生健康委下發《進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預防接種服務的通知》,要求各縣(市、區)在綜合評估當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后,按疫情防控風險等級分區域有序恢復預防接種工作,同時開展疫情期間遲種疫苗的補種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接種服務量較大的單位通過適當延長門診工作時間、增加服務頻次,及時“消化”因疫情防控積累的預防接種需求,為延遲接種的兒童實施補種。
周莉薇表示,接種疫苗是控制疾病流行和傳播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對于政府免費向兒童提供的一類疫苗,家長有義務積極配合,按照免疫規劃程序按時帶孩子接種。如遇到疫情影響或生病等特殊原因未能按時完成接種的,家長也無需過于擔心。短期內的延遲接種是不會影響最終抗體產生,推遲接種疫苗只是推遲了疫苗產生保護效果的時間,而不會影響整體的、長久的保護效果。因此未按程序及時接種疫苗不會影響后續免疫效果,只需根據受種兒童補種疫苗時的年齡,以及免疫規劃疫苗補種原則,盡快補種未完成劑次即可,無需重新開始全程接種。同時,兒童家長應積極配合接種單位做好個人防護,按預約時間,分時段、有秩序地及時接種。
自1978年實施免疫規劃工作以來,全區以縣為單位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首針乙肝及時接種率均維持在90%以上,疫苗針對疾病的報告發病率連年下降。自1983年起,我區已連續36年無白喉病例報告;2000年實現無脊灰狀態并維持至今;麻疹報告發病率由1976年的410.55/10萬降至2019年的1.31/100萬;百日咳報告發病率從1980年的28.60/10萬下降到了2019年的0.12/10萬;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報告發病率由1979年的53.16/10萬降至2019年的0.01/10萬;流行性乙型腦炎報告發病率由1981年的10.43/10萬降至2019年的0.04/10萬,實現了5歲以下兒童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降至1%以下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