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衛生健康委、省民政廳經過評估,認定20家單位為四川省第一批醫養服務示范單位。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省60歲及以上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三位,占比21.71%,較全國高3.01個百分點,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老年人健康養老服務需求日漸增加,全省首批醫養服務示范單位出爐,將對全省醫養結合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首批示范單位具有什么亮點、特色?縱觀這些示范單位,涉及地域廣、覆蓋面大,其中既有三甲醫院,也有基層醫療服務機構;既有公立醫院,也有民營機構;既有城市的機構,也有鄉村的機構……這些示范單位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醫養服務中不斷創新服務模式,為不同區域的老年人提供優質的醫養服務。 
新 公立機構發揮優勢創新探索醫養服務新路 示范單位中,有成都市第八人民醫院、攀枝花市第二人民醫院、自貢市老年病醫院、廣元市中醫醫院、德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等大型公立醫院,也有成都市第二社會福利院、南充市社會福利中心等社會福利機構。在探索創新醫養服務中,他們充分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不斷創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成都市第八人民醫院形成集院本部醫療、康復、照護、臨終關懷、健康管理、養老“六位一體”為核心,院外向護理院、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等輻射的立體網狀醫養服務模式,設立老年康復醫學科、阿爾茨海默病中心、安寧療護中心、老年營養科四大特色科室。服務內容涵蓋健康管理、老年醫療、康復護理、長期照護、安寧療護等全鏈條服務。在做好院內醫養服務的同時,通過開展健康直通車進社區、義診巡診、醫養協作服務、社區醫養服務站點等多種形式,將服務延伸至成都市10余個區(市)縣,其經驗做法被主流媒體報道。 四川省第一退役軍人醫院立足承擔全省負傷或因病致殘不便分散安置的一至四級殘疾軍人集中供養任務,圍繞老年醫學、康復護理、老年綜合評估、養老“四個突出”,探索形成醫、康、護、教、養的一體化醫養服務模式,曾創造“植物人”臥床38年零壓瘡、從完全昏迷到部分意識恢復,殘疾軍人截癱30多年后利用人工智能機器人實現站立行走等生命奇跡。 自貢市老年病醫院牽頭建立覆蓋醫院、養老院、社區、鄉鎮的自貢市智慧醫養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提供“個案管理、綜合評估、多學科聯合診療”的智慧醫養結合特色服務。 德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采取科室提供醫療護理服務、專業康復師提供康復保健、專業營養師提供膳食指導等全方位的特色優質服務,將醫療和養老真正合二為一,既保證了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又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質量。 眉山市中醫醫院龔村養護中心依托眉山市中醫醫院雄厚的醫療技術實力,采用“有病治病,無病療養”的醫養保障模式,協助能力完好的老年人預防慢性病、促進能力衰退的老人生活自理、保障失能老人有尊嚴地生活。 成都市成華區第六人民醫院形成“多病共管、營養介入、安寧支持、長照參與、中西結合”醫養服務模式,成為國家衛健委首批老齡健康醫養結合遠程協同服務試點機構。 成都市第二福利院按照“養為主、醫為輔、?;?、廣覆蓋”的思路,在基本醫療保障的基礎上,整合養老和醫療兩方面的資源,為特困人員及入住老人提供健康咨詢、健康體檢、預防保健、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康復理療、慢病管理、長期照護及臨終關懷等服務。 南充市社會福利中心按照醫養深度融合的思路,探索并創建了養、護、醫、康、社“五位一體”的養老服務模式,專業化、一體化的服務得到院內老年人與家屬的認可,贏得了社會的贊譽。 瀘州市中醫醫院—瀘州市社會福利院醫養聯盟,發揮市中醫醫院老年醫療優勢,在市社會福利院嵌入式設立老年醫學科,為入住養老院的老年人提供優質、便捷的醫療保障,較好地解決了養老院老年人就醫難題,切實提升瀘州市社會福利院的養老服務質量。自老年醫學科設立以來,瀘州市社會福利院和市中醫醫院在醫養結合的各個層面積極探索,取得了突出成效。
實 基層機構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醫養服務模式 與大型公立機構相比,來自基層的相關機構在探索發展醫養服務中,更注重結合當地和自身實際,探索出形式不同但成效顯著的基層醫養服務新模式。 成都市青羊區文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致力于打造有特色的養老服務模式,構建了“131”基層醫養結合服務模式,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基礎,以“居家醫養結合”“社區醫養結合”“機構醫養結合”為工作抓手,以家庭醫生團隊為工作載體,有效滿足老人醫療、養老等多元化需求。 遂寧市船山區桂花醫養中心為解決特困老年人養老服務和醫療保障問題,將桂花鎮天遂金井聯村示范衛生室并入桂花鎮養老中心統建統管,桂花醫養中心以聯村衛生室建設為切入點,將聯村衛生室與養老服務機構聯建聯管,撬動了“醫養結合”“醫康結合”和“鄉村醫生一體化管理”三大創新模式的落實落地,解決了現行的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難以有效融合的難題,也讓老百姓足不出村就近看病,真正實現讓他們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